每个作品都是一个诅咒
- Ning XI 宁曦
- 31 mrt 2017
- 4 minuten om te lezen

我创作过的每个作品都是一个诅咒。
出现在作品里的内容,会在日后真实生活中会一一重现。
过去的作品
【绳】和【金鱼】
比如在珠海演过的作品【绳】、和【金鱼】,关于束缚和生活中的漩涡。当时的我刚刚成为一个单身的自由职业者,有短暂的觉得:生活好自由啊,整个世界都是我的!我可以自由的为了表达自己创作了!灵感就像止不住的自来水一样流到我脑子里来。几乎是一鼓作气的创作完的。甚至是直到演过以后,我仔细思考每个细节,觉得越来越有趣。
可过了那一个“短暂的自由”期间,接下来面临的,是再一次的束缚,和真正意义上的,进入社会。我就像那个被绳子捆住的人一样,以为自己可以解开,其实只不过是被另一根绳子绑住而已;
我也是那只在鱼缸里游来游去的小金鱼,以为这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其实命运根本不由自己掌控。跳【绳】和跳【金鱼】的小伙伴们,后来就散了。大家都有自己的绳子,都要跳进属于自己的鱼缸。我也不例外。
【There is a me in the meeting】
这个作品说的两个人相遇,你好,我爱你,再见。
这三个词,从小到大都在我的人生中反复吗,都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反复发生吧。完成这个作品后,也正是我对荷兰所有的朋友们说再见的时候。人生中遇到多少擦肩而过、带给我触动的人?
所以我们中文的告别是再见,说不准哪一天,会再次见到的。
【似曾相爱】
2013年创作的这个作品到现在还在演。我和Kevin生活中也是夫妻,在作品中演的也是夫妻。
作品创作的时候,我们才刚刚恋爱,面对当时的他,我表现出的应该是最好的一面。
作品演了半年以后,他在一次演出结束后向我求婚了。
作品继续演着,我们分别在珠海和海牙登记结婚。
2013年到2016年,在婚姻中,我遇见不同的自己,最好的,最坏的,最疯狂的,最依赖的,最迷茫的,最暴躁的,最没有安全感的,最傲娇的......在作品中跳过的疯狂和相爱相杀,出现过的测试、挑战对方这样的细节,陆续在生活中重现了,然后一一面对,找到原因。我亲爱的丈夫,在这个过程中,引领着我,包容着我。
直到2017年在成都、佛山、武汉演出的时候,我的状态真的变了。我意识到,我有段日子没有真的在婚姻中“失控”了。我没有愤怒需要借着演出作品的时候发泄了,我需要把自己放回到愤怒的位置,表演出那种痛的感觉。
【五个女人】
四个女人来参加我的生日派对,每次演出都要过一次糟糕的生日,看着蛋糕被砸在地上,看着她们一言不合打起来,看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和痛楚,躲在桌子底下不能面对。这样的生日过了二十多次。
到了后来看到破碎的蛋糕,我已经不想哭了。
每个女人在跳着Kevin从他们生活原型中提炼出的,Kevin眼里的她们。不知道她们在跳了两个月以后,有什么变化?
正在创作中的作品
【背影】
这是正在创作中的作品,我有最多话要说。
作品灵感来源于2014年。一位朋友与她父亲和她人生的故事,让我想要创作一个关于父亲的作品。
父亲这个词意味着什么呢?我把注意力转向自己。我与父亲,又何尝不是有心结需要化解?Kevin呢?至今只见过生父几次,有一个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动手打的继父,在这样的“榜样”身边长大,他自己会成为一个怎样的父亲?更有趣的是,当我脑子里有了这个创作的想法后,在心理治疗的工作中,遇到了越来越多启发。
灵感在脑子里沉淀了两年多。进来一个月都在进行具体的创作。作品中的“我”,会卸下心墙,承认自己对父爱的渴望,不再假装冷酷,而是跨出第一步去原谅年轻时“不称职”的父亲;去体谅现在抱着愧疚但需要一个机会弥补的父亲。
一边创作作品,一边在自己的生活中向父亲跨近第一步。如果生活中的我没有真的去化解自己的心结,那岂不是在欺骗观众?所以我开始行动了,常年拒绝与父亲交流的我,主动给父亲致电问候,回到老家见面交谈,发信息敞开心扉。所有发生在作品里的事情,也慢慢在我的生活中实现了——是美好的那种实现。
这次不是诅咒,这叫祝福。
昨天与那位带给我灵感的朋友发信息聊天。她告诉我,她的父亲离开人世了。也提醒我说,“趁着现在一切还来得及,要与父亲好好相处,再大的怨恨其实也是最深切的爱,不要给自己太多遗憾。”
看到她的信息,我很确定,创作的方向,想要表达给观众的话,是对的。
回顾这一切,创作和一次次的重演,是一个很好的,治愈我自己的过程。
新作品,我很期待观众跟观众分享。
第一场演出,在位于珠海报业大厦的一个神秘小剧场——梦剧场。
艺术与吃穿无关,但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梦想也是一样。创作的过程,是治愈我自己的过程,有你们分享,是最幸福的事。
珠海的朋友们,你们准备好KheN的新作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