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翻译Kevin的【My Culture】


我们的传统文化

亲爱的朋友,亲爱的身心伙伴

作为一个在中国教授波拉克疗法的老外心理治疗师,在与学员或者朋友对话时,对方常常以“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来搪塞我的质问。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既是“你是老外,不会理解我们的。你不会理解在这些文化背景下,我们必须作出的选择”。我很喜欢问自己,什么是“我们的”,什么是“你们的”,人们的区别和界限到底在哪里。这句话的用意——恕我直言,是不是一个含糊其辞的借口,用来结束一段无法继续的对话?寓意着,“你看,事已至此,爱怎样怎样,我必须得这么做,因为我们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是这样,反正无法改变。”在继续我的分享我的观念之前,首先我要郑重表明我的立场:我并不是在攻击、评判任何特定的人或者某件事,我只是想分享我自己的观念,仅此。

各大家举个例子。

一次,我和一群人去岛屿拍婚礼照的宣传图。岛屿里有个寺庙,大家齐齐进去,开始点香,跪拜神像。摄影师也抓住机会拍下这些情景。他们鼓励我也加入烧香拜神像的队列,大概镜头里有一个外国人跪拜的样子是有趣的。

而我呢,是一个那么不喜欢人云我云的人。不找到自己的行动的原因,我就不会跟随人群。在跪拜之前我必须要理解来由,要感受我的内心是否遵从。所以我问大家,你们跪拜的神像,是哪一位神,向这位神跪拜,是在为什么祈祷?关于这位神,有没有任何传说?我非常喜欢东方神秘的故事和传说。当时我很兴奋的问出这些问题,期待着听到一段新的故事可以让我更了解当地的文化。然而,令我吃惊的是,人群当中没有任何人能回答我的问题替我解惑,甚至在那座寺庙附近的本地人也没能解释清楚。他们只说,靠海的地区一般信仰这位神,是保佑出海的渔民的。我们当中的人并不知道这座雕像的来由却不问出处的跪拜,万一这雕像不是神而是魔鬼呢?

出于此类的原因,我不能在不了解缘由的情况下相信或跟随。

没有因为周围的人信奉的宗教而跟随,

没有因为大家都遵守这个规则而遵守,

没有因为某个行为被多数人认定为习俗就继续加入某个仪式。

无论是否与大多数人一致,在我认定一件事情之前,我必须要在理性上全面了解原委,从内心赞同这件事的意义才会遵从某件事的规定,这就是我。

在进入正题前,我要岔开,说说另一件事,让大家更清楚我的“认可方式”。上一个暑假,我与母亲就宗教信仰展开了一个讨论。我的母亲信仰基督教,相信耶稣与上帝的存在。我觉得有信仰很好,找到让自己追随的真善美,通过信仰赋予自己人生的意义,通过宗教里的信条带领着自己,很重要。我并不是要让信仰宗教的人停止信仰,但如果要说服我信仰一个宗教(比如我母亲当时做的),跟我讨论或者辩解,那就不要因为我的质疑而动摇。

我自己对宗教的态度如何呢?无论哪个宗教,有一个我不可忽视的核心——那些教条和神的传说都是由人类写下的。在人类抱有某个目的或表达某些观点的情况下产生。整个概念,是由人类制造的。想到,那些教条书本是由人类写下的,我很难不去怀疑它产生的目的和原因。以基督教的圣经为例,旧约来源于托拉犹太律法(Torah)。新约被创立的时候,却不被犹太人认可,为什么?已经有了旧约,为什么还有有新约产生,为了符合谁的需要?旧约中提到,上帝将派自己的儿子“弥赛亚”来到人间拯救人类。当耶稣来到人间的时候,犹太人拒绝认可他是上帝的儿子弥赛亚。他们说耶稣是冒名顶替的,把他钉在十字架上。而基督徒相信耶稣是弥赛亚。由此,分歧出现,新约产生了。

所以,因为一个新的观点,一个新的宗教产生了。伊斯兰教的产生亦有相似之处。在同一时期,有三个不同的宗教产生,而这三个宗教都有他们的独一真神?我猜想,是不是因为有三个人,三个领导者,三个强大的团队力量制造了三个不同的教派?或者,据托拉犹太律法/旧约所说,分别属于这三个宗教的上帝,其实是一家人?!他们有着各自的教徒,都在强调他们的神是唯一的神。我有着这样的疑虑,你可以想象为什么我很难对他们深信不疑。三个人的观点出现分歧,所以他们根据自己信奉的观念创立出自己的教义,他们的观念,各自有人跟随很信仰,成千上万人信仰他们,并因信仰不同而互相残杀......关于这个,我们以后再单独谈。

我是这样看待宗教的。所以当我母亲跟我争论着信仰话题时,我们在人类的产生和人类如何开始有意识这些问题上争论不休。我们的存在都是因为亚当和夏娃?那一刻,他们突然获得了羞耻感,突然有了别于其他动物的意识?还是我们通过生命进化而来?具体哪个时候,我们从猿猴往人类的方向变化,越来越有自我意识,有了思考能力?很明显,我的母亲拒绝接受进化论的概念。她清晰的表明,我们人类存在是因为亚当和夏娃。那我又问她,如果我们白种人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代,那中国人呢,印度人呢?我们知道古中国古印度的历史比“白人历史”悠久得多。这个问题之后,一片沉默。她所了解的人类起源开始受质疑了,她的宗教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了。而我相信,人类内心深处和原始基因里,是知道真理,有答案的。我们内心的真理,动摇了我们盲目的信仰。在某个时刻,我们感受到无我境界,哪怕只有1秒钟,这种顿悟足以让我们改变所有以前的看法。

如果我们静下来感受,是感受,不是思考或者分析,去感受那些我们所读到的故事是否被我们的内心接受,我们会找到答案的。那些故事很有价值,有许多寓意值得学习,那些故事多美啊!那些寓意的确能够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指引。值得我们读,但得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阅读和理解。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奥修给出了一针见血的观点。知识渊博和有智慧是不同的;学习到的知识和通过知识得到的见解,是不同的。奥修指出,知识渊博,将前人的知识记住并且重复着前人总结的知识,如鹦鹉学舌一般。但有独立见解的智者,懂得运用自身内在的智慧,透过内心,结合身心灵来认知和解读一切。

我们来想想看,当我们参加某个笔试,我们先熟知某些知识点和问题的答案,就能回答考卷中的问题。这些知识点和问题的答案都是我们之前从前人的总结中得来的经验知识。这些经验知识,会是最正确的真理吗?这些正确答案由谁定夺,在什么文化背景下定夺?比如说,在1492年之前,考题问到地球的形状,正确答案是,地球是平的。当时的宗教、前人的经验知识和书本都告诉人们地球是平的,这是当时的真理。哥伦布运用了自己的智慧和独立见解,传达出地球是圆的这个全新的认识。所以1492年后,这道问题的答案变了。因为有一个人先相信地球是圆的,这个人开始怀疑之前的答案,他更相信自己的见解。如果总是对别人总结出的知识深信不疑,一味接受别人定下的“真理”,即使记住了丰富的知识,我们就真的懂得那些知识了吗?会变得有智慧吗?盲目跟随那些知识而不举一反三,不视情况而变化,我们究竟会变的更聪明,还是更愚蠢?

取得很高的学位,但重复着别人的话,继续传播地球是平的这样的话......我并不是反对学习,我觉得学习很必要,吸取到的知识越多越好,只要自己渴望知识。我知识希望,不要因为学习而忘了自己的思考,忘了自己,忘了你自己本源的、美丽独立的个体。

当然,古希腊玛雅文化和东方文化中都曾提到地球是圆的、立体的,比哥伦布的地球圆心说还要早2000年。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真理”,也因时代和文化背景而改变。

所以,那一次与我母亲就她的信仰进行的讨论,以“你真心相信就不要有半点质疑”结束。我尊重这种思维方式,我也觉得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和意义。

说回正题。在波拉克疗法工作坊上,“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句话说的当我向大家分享我对家庭结构和义务分配的秩序时,参与工作坊的学员们常常提出,中国人有自己的传统方式——尤其在子女有义务抚养父母这一点上。

我相信孩子并不应该对父母感到愧疚感,并不亏欠父母。在许多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文化中,人们针对这一点进行过很多讨论。我常常听中国人将这样的话脱口而出:我们必须要为父母养老,尽义务,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前面提到对宗教的态度也会这样。我们一次次一代代的重复着前人的话语,前人说的话有道理,人们深信不疑、毫不质疑、不问出处的接受。是的,中国法律中明文规定,父母可向子女正式提出要求,索要情感上和经济上的关照和赡养。婚姻法中关于这一点的条例是这样的: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我查到,有类似这样法律条例的国家不止中国一个。而中国一些列关于赡养老人的条例,都与儒家思想的孝道观紧密相关。

有一个名叫James Wang的学者针对这个课题做过一些研究。我觉得他论文中提出的观点很有趣又与我的看法非常不同。无论如何,那些要求子女赡养父母的条例和子女孝敬父母的态度,了解这些条例的原因和原委后,这些条例在我看来很有意义,也很在理。James Wang提出,儒家思想中的忠孝观值得认可。他从西方的观点出发,以Norman Daniels的“自承自担”说法为例(原文为Self-imposed duty,直译为承担自己制造的后果,自愿承担义务)。做父母的人决定要孩子,要成为孩子的负责人,所以养育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反过来,出生并不是孩子自己的自主决定,不可以被强迫承担养育父母的责任。他论文挺有意思,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点击这个网址再去看看:http://www.bu.edu/wcp/papers/comp/compwang.htm

总的来说,他提出一个思考。赡养老人究竟是谁的义务?是官方机构(作为公民缴纳税款间接提供赡养费,供给陌生老人),或是孩子赡养老人(直接赡养自己的父母)。到底是谁的责任?论文中,他提出主动承担的道德责任和被强制履行的道德义务有天壤之别。

有时候我身边的人说,养儿防老,他们要孩子的原因是在他们老的时候人陪伴照料。这真的是人们要孩子的原因吗?为了防老?

这样的原因,不配称为父母的养育之心。孩子就像一个物品一样,一个私有财产,一个以后用得到的担保。我觉得怀着这样的目的来生育是有问题的。怀着这样目的成为父母的人,真的爱孩子吗?孩子似乎成为一种投资方式。忍受痛苦,孩子大了,父母终于可以享受投资带来的回报了。但投资合约常常会在最不显眼的地方印着一行字体偏小的声明:未来期望的回报率也许与过去达成的回报率不一致。

孩子是一种投资的话,孩子还可以作为单独的生命个体存在吗?我们身边强求孩子选择更“成功”的工作,要求孩子找到家境殷实的对象的父母有许多。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生活吗?

子女赡养自己的父母,竟然变成了一个不得不尽的道德义务和责任,和法律规定。我个人认为,条例、规定,很难成为限制人们在社会中道德选择的框架。一条限制道德选择的规定无法涵盖所有的现实情况。比如,一个被父亲性虐待的女儿长大后,也必须赡养曾深深伤害她的父亲吗?

生命秩序从上到下,就像自然中的流动走向一样从上到下。如果父母决定要孩子,那就要在精神上,生活上,经济上支持孩子,顺应爱的秩序,从上到下给予关爱。为人父母,无私的把爱传递给孩子,尊重孩子作为独立生命和自我选择,鼓励和无条件支持。如果这些都做到,孩子成人后,又怎么会不爱自己的父母,不愿照顾和陪伴自己的父母呢?这样的情况下,根本不存在强行要求子女尽赡养义务、承担道德责任了。父母和孩子之间会自然的存在爱的流动,无需由法律条例来规定强制。但是,如果父母没有善待孩子,用了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忽略孩子或者情感上伤害了孩子的情况很多,那我们也不得不以法律强制,以道德约束,以传统为说法,来让孩子赡养他们心中怨恨的父母了。

儒家思想究竟是什么呢?你真的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吗?从产生到现在,有过哪些更正和修订?你知道是道家思想启发了儒家思想、佛教也给儒家思想带来了改变吗?在孔子离开人世后,儒家思想的观念有许多颠覆性的改变吗?为什么会改,这些改变出于什么目的?你知道关于子女赡养父母这方面,佛教中有完全不同的说法吗?对家人的爱会成为修行的牵绊,乔达摩是不是走出家门离开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踏上修行之路,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和要求?这样的质问让我疑惑,这些问题的答案,会让我们质疑口中随口所说的,“我们的传统”。

如果我们认可老子撰写了道德经,孔子的观念是儒家思想的根基,根据他们相差二十年的出生日期,他们可以说是同处一个时期的。孔子学习了道家思想,但针对家庭关系和抚养义务这些方面有了自己的观念和见解。这跟我之前提到的,基督教与犹太教就耶稣是不是上帝的儿子这件事上出现了分歧,所以基督教作为另一教派成立,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信徒和教条。儒家思想是一种思想系统,强调仁爱,中庸,忠孝,使人更加中规中矩,遵从伦理。

道家思想更鼓励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从人与宇宙关联的角度思考,社会体系中的道德伦理和观念都应顺应自然规律形成,让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自然解决。

我的观点亦是如此。作为父母,发自内心的施展善行,无私的关爱孩子,孩子长大成人后自然发自内心的抚养父母。无需强制,这是自然进程。

总之,我们说“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时,我们要仔细想想这个传统的原委。或者我们只是将这句话当作一个纵容我们行为或描述无奈处境的借口。或者像我母亲一样,无法解释的事情,就用“若相信,勿质疑,全盘接受就好。”有些话语,在脱口而出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它的前因后果,甚至进一步分析自己说出这番话的原因。

针对赡养父母这件事,佛教、道教、儒家思想都有不同的观念,这都是我们的文化和传统。那口中所出的“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究竟是参考的哪一个呢?

带着智慧独立思考,不要做学舌他人的鹦鹉,盲目重复着别人的话和理论。

听从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答案在你心里。

质疑,制造爱,放声大哭,开怀大笑;让自己感动的或伤心的泪水释放;带着自己的内心生活;完整的活在当下,完整的感受现在;投入的感受拥抱的带来的给予与接收,投入的爱;感受自己的存在,自己与周围与他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有灵魂的活着,让自己的身体与心灵成为伙伴。

拥抱,祝好

དཀོན་མཆོག་བསྟན་འཛིན།

我还是Kevin和宁曦的分割线

整篇文章分5次翻译完。

好,长!

每次提到道家儒家佛教我都很紧张,因为自己的了解太薄。翻译的时候一直百度,那些内容不了解透,真不好用中文说。如果说错了,请大家包涵指正。

翻译完,再找些书来好好学习。每一次翻译都是一次成长,有些句子自认为翻译的地道传神时,恨不得拍桌子给自己叫好。

开始喜欢做翻译这个工作了,收获很多。

你们呢?希望看完文章也有所收获。

啊对了,每次Kevin的落款,是他的藏文名字。他在青海西宁的寺庙里,请活佛起的。这名字什么意思?下次告诉你。

KheN广告时间

想要Kevin的电子书「49个词」或早寻卡,

请长按下图二维码,进入微店付款,或直接发信息、电邮询问。

(电子书暂时只有英文版,因为翻译很懒。)

Here is a link to my book in the itunesbook store for now only in english.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Er zijn nog geen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new book by Khe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