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Zoeken

30岁,我决定好好跳舞

  • Ning Xi 宁曦
  • 13 sep 2016
  • 6 minuten om te lezen

这篇文章有三篇小日记和一个视频。

温州工作室教学日记

前几天与Kevin在温州的一个舞蹈工作室教舞蹈课。有好多舞蹈爱好者,年龄跨度很大,从20多到60多。是的,60多岁的人,在现代舞课堂上跟着老师学舞蹈。

现在回忆起来,她们的热情与课堂上的态度让人......我居然找不到词形容我心里的感受。哪位文学巨匠在指导学生的时候说,“你所要表达的,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一个动词或一个形容词,因此你得寻找,务必找到他,绝不要来个差不多,别用戏法来蒙混,逃避困难只会更困难,你一定要找到这个词。”

我努力找到这句可以形容自己感受的话,再来一次:

她们的热情与课堂上的态度提醒我,生命和舞蹈的美好。

比如,Kevin在一次课堂中居然教了双人托举的简单技巧。我一边翻译,一边看着Kevin进入托举内容,一边考虑是否应该提醒Kevin——提醒他,这课堂上的学员不一定能做这样的动作,他们的年龄不允许了,膝盖关节炎不允许了,腰椎盘推出不允许了......整个课堂我一刻也不敢怠慢的观察着每个学员的状况。

课堂上的学员无论什么年龄,倒是很主动的尝试。这完全推翻了中年壮年老年人在我心里的印象:40、50、60岁的人都一个个完成了托举动作并为自己的新突破欢呼。我松了一口气,眼睛看着他们,就像摄像头,把这些新的景象和新的感悟输到脑子里。

课间与其中一位学员聊了几句。目测她40多岁,脖子上没有皱纹,精神状态也好。可是,可是,可是!她向我透露说,最近在更年期,50多啦。年轻时没有这样的条件,错失了学舞蹈的机会。直到退休,她找到了这个舞蹈工作室,跟着老师学习。平时在工作室的所有舞蹈课,能上就上,累了就在旁边看课,不想错过每一个重点。而学舞蹈的这几年,她感到自己像是重生了一样。真希望她可以早开始跳舞20年,多给她20年......

我问她,学舞蹈的目标是什么?

她说,“希望有一天,肢体动作可以随心表达。”

是的,跳舞的人知道,身体灵活到可以表达她的灵魂是一件多幸福的事。

这提醒了我,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感到幸福的事儿。工作室的老师,有这样热爱舞蹈的学员很幸福;热爱舞蹈的学员,没有因为年龄而放弃,反而在还来得及的时候继续追求,很幸福。

还有我自己,一个从小到大一直跳舞,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并将之发展成小小事业的自己很幸福。接近30岁,意识到我更应该不辜负每一天能够起舞的机会,就更幸福了。

只想提醒自己,

珍惜每一刻,

珍惜现在可以跳舞的身体,

庆幸自己没有停,

鼓励自己,快乐的,继续。

即使错过了,

现在,再开始,

一定不迟。

顺便记下我对那次教课的另外一个印象——那个城市,给我留下了“全民跳舞”的印象。周边的三个工作室加在一起,有六百多个学员。这些学员不是以舞蹈为专业考学的学生,不是需要获荣誉奖项的舞者,只是普通人,舞蹈爱好者。但以舞蹈锻炼身体、培养气质、开阔思维、陶冶心灵、交流分享,不也是舞蹈艺术很重要的作用之一吗。

度假时看到的老人

度假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与丈夫的前任面对面;比如与丈夫和前任的孩子相处玩耍;比如在丛林拓展中,面对我曾经不敢跳的高空跳;比如在沙滩感受当中裸体与裸泳......以后慢慢描述。今天主要说一件事。

旅途中的老人。

旅途中遇见许多老人,老年伴侣。躺在沙滩上,游在海里,开着房车在路上,坐在咖啡厅里看日落,组团踩单车游小镇。

老人的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当然不同。

我经过一个餐厅时,看到一个目测70+的男性走上餐厅的台阶老态:走到一半卡住了。他肚子很大,穿着已经不合身的西装,腿部关节非常僵硬,肌肉又太无力。在总共只有5个阶梯的楼梯中间上不去下不来,然后慌张的转头求助。

而组团踩单车的一群人,年龄也在70+左右,十几个人叮叮当当的经过,单车装备穿戴齐全,身材均匀,眼神与表情都很明朗。

这些老人经历了怎样的一生,以至于成为现在的模样?

我想起自己的母亲总说,一到某个年龄,身体变化特别大,以前觉得完全不吃力的事情,现在感到很疲乏。别说50岁以上的老人了。我自己也体会了10岁、20岁、30岁的变化。

Kevin偶尔提起,我们的未来不能完全被掌控和预测。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都会老会死。

正因为这样,我要特别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现在的时光,珍惜可以轻松或者不轻松做到的事情,珍惜现在可以自在的跑跑跳跳,去到许多地方,珍惜自己可以对朋友微笑,可以拥抱我的母亲,可以亲吻我的爱人。

我很幸运,这些经历让我换个角度看人生。

20多岁的时候在乎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如何的不取悦他人,如何的不扮演角色,如何的接受真实的自己,如何把握是非爱憎,整明白什么是自己人生的目标。体验了洒脱和颓废,无尽挥霍青春。到以为自己明白了,又迷失了的,反反复复。

现在,就快跨入30岁,觉得20多岁时有过的迷失和体验都没有白白经历,但少了一些被外在的影响,终于开始坚定内心的平静。

跳到多少岁呢

小时候跳舞,因为那个年代的父母会开始培养小孩的业余爱好。再体验了美术、书法、钢琴和舞蹈之后,我选择坚持舞蹈。因为一群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因为把腿搬的很高和会翻跟头,让我赢得了小学同学的“崇拜敬仰”,即使那是个文化成绩决定一切的年代,会功夫或者在学校所有文艺汇演都上舞台翻跟头,真的很了不起。

10岁,进入艺术学校,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舞蹈、练基本功这件事上。没有精力因为家庭破裂自顾自怜,无论如何,有一群同学一起跳舞。

15岁,进入大学,想要把所有的力气用在舞蹈里,却还没找到舞蹈真正的本质,因为没找到自己。只希望能够有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远离给我带来抑郁回忆的家乡。

19岁,成为一个教师。与学生一起跳舞的时候很快乐,虽然跳舞只占工作中的20%。

23岁,与朋友一看演唱会。舞台上的歌手带动着整个体育场观众的情绪。我突然意识到,我也很想,站在舞台上。我想要100%的工作都是跳舞的事业。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我觉得自己属于舞台、舞蹈创作、表演。如果不作出一些改变,是不可能实现了。“不可能实现”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这意味着没有希望,意味着我明明知道什么让我最快乐最满足,可永远不去做。意味着我会责备自己,是个还没有尝试就放弃的胆小鬼。

25岁,在荷兰学习。艺术学院有许多不同的专业。展览、演出的时候,我满足的像是畅游在在艺术的海洋里,被艺术怪胎包围。那时候看到一篇来自舞蹈家玛莎葛莱姆的文章。提到有位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跳舞的学生寻求玛莎的建议。玛莎说:“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成为一个舞者?那你应该停下,因为你如果真的属于舞蹈,你不会被任何观念阻碍,不会有一刻犹豫,就像我一样,从来没有过是否要继续舞蹈的念头,我知道我属于舞蹈,舞蹈也属于我,舞蹈在我的生命里,我无法停下,因为这是我的使命。”(原文不记得了,自己添油加醋后放在这里)

26岁,放下国内的工作与婚姻,进入荷兰南方剧场,将舞蹈与戏剧结合创作。试过度假的时候在街头跟流浪吉他手一起跳舞赚回旅费,体验到身无分文也可以凭跳舞生活的,而那样,真的很快乐。

30岁,现在。没有参加过桃李杯,没有去过北京舞蹈学院,没有上过央视春晚,没有停下跳舞,没有停下思考(虽然也没想明白什么)。但是,有问我什么时候出下一个作品、很期待想看我演出的观众。

很快就有四个与我一样热爱舞蹈的女人跟我一起跳舞。

作品[5个女人]要开始排练啦!

30岁,劈叉下腰真的不如小时候。我早已忘了自己怎么可以站在桌子上翻个空翻落地。但是我可以一口气跑5公里,可以轻轻的在表演中分享我的故事,珍惜每次与观众用舞蹈分享。之前,我在享受舞蹈,现在,多了一份珍惜。

不知道要跳到多少岁,不知道会不会停。

但一定不会停下,做让自己快乐的事。希望自己老的时候扔可以充满热情的到处走。不后悔自己的人生选择,不后悔没有保养好身材和身体。

分享一个荷兰朋友为我在荷兰记录的视频。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new book by KheN

© 2013 by KheN-- 

We Give, We Share, We Love    我们给予,我们分享,我们爱
bottom of page